扫码进群领取真题
浙江师范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学术思想+宗教信仰(部分)
01.学术思想
1、儒家
儒学(孔孟之道)
“儒”的发展:
孔孟之道: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
(1)孔子(天之木铎)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做了鲁国的司寇和周游列国,“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论语》是由弟子们记录和整理成的。
主要思想:
①中心思想——仁
a.仁:仁者爱人,人和人之间要彼此相爱。
b.“爱人”的方法: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一个具备“仁”的人必须“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必须“言忠信、行笃敬”。
②伦理观念——推己及人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③政治思想——正名&立信&道德教化
a.正名: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b.立信:主张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道德教化:“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孟子生平:字轲,字子舆,邹国人,被称为亚圣,据说他是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和弟子共同编有《孟子》,是最大程度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的儒学大师。
主要思想:
①中心思想——“性善”和“良知”
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②注重主观精神的修养,提出“养浩然之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义”,在“杀身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弃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④政治思想
a.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
b.仁者爱人——“仁政”
c.提出“王道”——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吾老及人之老”
“万物皆备于我”
(3)荀子生平: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曾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主要思想:
①中心思想——性恶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修身&师法(教化)
②政治思想
a强化君权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法治,以人治为本
③哲学思想
“明于天人之分”
“天行有常中国儒家思想五常,不为尧存中国儒家思想五常,不为桀亡”
(4)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道、法诸家学说,建立一个“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2、道家(道德家)
【简答】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区别
1.儒家是入世之学,道家是出世之学;
2.儒家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道家讲的是宇宙人生;
3.儒家的作用遍终于社会,道家偏重于个人;
4.对个人来说,儒家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道家偏重于人的精神层面;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有《道德经》(《老子》)。
主要思想:
①中心思想——道
自然即道的本体论。认为“道”是最高范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演进和发展的,是“无为自化”
“无欲以静,天地将自定”;“我无为而民自化”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③贵柔守雌的人生观
(2)庄子生平:名周,宋国人,有《庄子》(《南华经》)。
主要思想:
①中心思想——道
强调自然无为,超然物外
“心斋”“坐忘”
②代表作品
《逍遥游》、《齐物论》
3、墨家:在战国时代和儒学并成为显学
墨子生平:名瞿,鲁国人,有《墨子》。
主要思想:
在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
4、法家
(1)前期人物——申不害(术)、商鞅(法)、慎到(势)
主要思想:“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2)韩非:韩国人,著有《韩非子》
主张性恶论,将法、术、势融为一体,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后世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
5、汉代经学
定义:两汉,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的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宗旨和方法的一门学问
发展:
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到《十三经》,这些著作经过孔子的删定,成为向弟子授课的教材,所以又称为“六艺”,到汉武帝设置太学,《乐》已经不存在,因此只设立了“五经博士”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两大学派——“今文学派”&“古文学派”
今文学派:
代表:西汉董仲舒
思想:认为孔子删定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
注重阐发经学的微言大义,西汉时被立为官学
古文学派:
思想:尊崇周公,注重名物训诂,多以考据为特色
发展:
6、魏晋玄学
定义:
发展:
7、宋明理学
产生原因:
①儒学内在的变化,即经魏晋儒家学者已摒弃了汉儒琐碎章句之学,转向探求儒学的“原道”和“原性”
②佛教思想的流行,特别是禅宗所宣扬的心性说,给儒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代表人物及思想:
(1)理学先河
时间:北宋初年
代表人物:
①胡瑷:字安定,“安定先生”,主张“砥砺气节”
②孙复:“泰山先生”,主张“经世济人”
共同点: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二者实开理学先河。
(2)胡、孙传人——张载、周敦颐
①张载(横渠先生)
治学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的精神
学说:关学
②周敦颐:濂溪先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