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古代儿童图像?目前,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甚至多数国内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儿童图像就是 “婴戏图”。但显然“婴戏图”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所有儿童。
图像,因为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还有出现在劝诫教化图、牧放图、货郎图、岁朝欢庆图以及文人雅集、山旅游玩等题材绘画中的儿童形象。若以“婴戏图”代表中国古代儿童图像儿童传统文化画,那上述几类绘画题材中的儿童图像均被排斥在此范畴之外。
中国古代儿童图像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在现有大量有实物可考的绘画作品、工艺美术品和古代文献中很早就已出现儿童图像的身影。例如,战国玉器中的童子玉雕、汉代漆画中的童子舞棍、汉代画像石与画像中的孝子孝孙、魏晋时期劝诫教化主题绘画中的贵族儿童、北朝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农家儿童等,都是中国早期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代表。虽然早期的儿童图像在绘画技法上并不成熟,但在内涵表达上却并不单一。他们或是承担“成教化,助人伦”的礼教功能,或是出现在贵族狩猎、农民田间劳作的生活场景中,成为当时画家描绘世人日常生活的人物形象之一。到了唐代,儿童图像开始出现描绘儿童与宫妇相伴的生活场景绘画主题,这时候的儿童图像虽带有些许世俗生活的气息,但却只能与成人相伴出现,成为画家表达宫廷妇人生活、表现母子亲情画面的一个核心点缀。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五代时期,儿童图像开始与文人图像结合,从而形成了极具文人符号价值的书童图像。直到宋代,儿童图像才真正脱离成人图像独立成型,至此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绘画题材“婴戏图”和以牧放为表现题材的牧童形象。也正是从宋代开始,中国古代儿童图像的种类就变得丰富起来儿童传统文化画,婴戏图、货郎图、牧放图中表现的是生活中自由自在的各类儿童形象,文人图像中表现的是承载文人情愫、点缀文人生活意境的书童形象。这四类儿童图像在宋代形成独立的绘画题材,发展出较为成熟的绘画程式,由此便一直延续至清末,形成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蔚为壮观的儿童图像谱系。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占据主流位置,儿童图像虽属于人物画科,且从三国时期开始便在历朝历代的绘画艺术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却始终未引起古代画家、鉴赏家及艺术理论家的重视,甚至被视为不入流的美术题材,也未能引起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领域的足够关注。
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渴望被看见: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图像演变为切入口,从纵向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图像的演变发展及其背后承载的社会观念变迁、历史文化演进等内容,梳理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界定了什么是儿童图像,并从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绘画中选取了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美术史中儿童图像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以及儿童身份的社会认同等关系,从中探寻儿童图像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书籍信息
《渴望被看见: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陈维艳著
新华出版社 2023年7月
ISBN:978-7-5166-6909-9
定价:98.00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