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加强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专列一章,提出“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由此可见,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至关重要。
一、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的意义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中医药产业发展、满足群众对养生保健信息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医药文化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系统的医学典籍,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与无与伦比的感召力。新媒体环境下,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展现中医药学独到的医学价值和文化魅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由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变,逐步提升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有助于促进地方中医药产业发展 陕西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医药历史悠久,中医药产业产—加—销一体化链条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发展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对于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中医药与旅游、养老、康复保健等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传承发展陕西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中医药产业发展。
3、有助于满足群众对养生保健信息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历来强调健康养生、祛病健身,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这与健康中国行动强调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高度契合。从这点而言,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有利于推动应用中医药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特色诊疗技术,更好地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服务。
二、中医药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中医药科普传播的工作力度,扩大了中医药科普传播的范围,然而在科普传播的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和阻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普传播主体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的主体主要为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医院的临床大夫、医学院校的师生等,他们偏重于专业性、学术性的科普传播,撰写的科普文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阅读、理解、消化、吸收起来比较晦涩难懂。
2、科普传播内容方面 当前,中医药科普传播的内容普遍集中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虽有百家争鸣之势,但却未能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宣传,甚至出现了良莠不齐、过于枯燥、不够鲜活或泛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未能有效“接地气”,未能灵活地将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与现实的公众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
3、科普传播方式方面 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播主要靠国家政策推动,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相对单一,诸多科普传播方式停留在书籍、文章、报纸、宣传册等传统媒介模式上,传播效果差,缺乏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4、科普传播受众方面 大多数科普宣传只注重单向传播而忽略与公众双向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众对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理解不深,对部分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作品和活动反响平淡甚至排斥。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要借助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多元化等特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力度,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懂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1、注重中医药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做强传播主体 一要遴选并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建立健全各级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组。二要加强新媒体工作人员的选配。要认真选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新闻传媒专业人才,与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一起,用专业的视角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三要重视业务水平提升。通过举办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加强中医药科普专家以及新媒体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水平。
2、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播渗透教育,做优传播内容 一要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中医药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通过微博、微信促进中医药新媒体多元化发展,增加新媒体宣传渠道,利用网络渠道来拓宽中医药知识的传播路径,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宣传渠道,推进中医药全媒体平台建设。二要积极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例如,开通中医药科普微信、微博,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网站、栏目或频道,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及社交网络、电子阅报栏等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范围。三要创作一批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科普作品,建设一批集健康养生、文化展示、体验传播、旅游保健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引导民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
3、强调中医药文化传播媒体协同化,拓宽传播方式 一要完善新媒体宣传的技术模式、软件模式,建立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网站,不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形式、新途径中医文化科普宣传理念,构建全面、丰富、及时的网络宣传阵地。二要加强中医药典籍的保护、抢救和整理,深化基础理论的研究,认真做好中医古籍特别是孤善本的整理研究,汇集古代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精华,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中药材图片库等,及时在网站上推送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精品,不断丰富师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内容。三要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大力宣传中医药的诊疗技术及核心价值,使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医、热爱中医。
4、创新开拓个性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扩大传播受众 一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大力发展中医药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创新的载体,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微博、微信官方账号,促进中医药新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二要发挥微信、微博平台的作用,开通备受群众喜爱的“食疗药膳”“名医名药”“妙手点穴”等栏目,综合运用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等有效融合。三要针对不同载体和不同受众中医文化科普宣传理念,围绕中医药改革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需求,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表现形式、叙事方法、语言风格,有针对性生产特色信息产品,讲好中医药故事及以内容优势形成发展优势。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授与保护、传播与交流为主线,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向纵深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陕西中医药大学 李隽 井晶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