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高校思政教育

2023-12-24 10:02 浏览:
导读: 内容生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思政课程与教材之中。话语创新:创造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等,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及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尝试从内容生成、话语创新、丰富载体等角度入手,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内容生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高校应致力于打造既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能与思想政治教学相辅相成的教育体系。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及其思想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挖掘并阐释这些价值理念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思政课程与教材之中。通过修订或更新教材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课程之中,丰富思政教育的知识结构;开办专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结合当前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加深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确保他们在教学中能有效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话语创新:创造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

新媒体时代,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想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我们要用更有趣、更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更好地融入思政课。首先,打破陈旧框架,创造新的话语形式。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重塑和演绎,使其更贴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创意十足的标识、图形和艺术品,让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借助情感化和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通过故事、寓言、诗歌等形式,将抽象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与投入。最后,跨界整合,提升话语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泛传播中,已经构建了一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相吻合、独具个性的话语系统。这套话语体系具有简洁深刻、雅俗共赏、形象鲜明、易于朗读和传播的特点。在表达形式上,它追求简明扼要、精炼准确、富有智慧、通俗易懂,用易懂的语言揭示深奥的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想要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实现话语表达方式上的与时俱进,需要借助现代表达工具和形式,如影像制作、互动媒体、社交媒体等,以增强话语表达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

丰富载体:多元化载体与平台的应用与拓展

建立立体宣传载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首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与互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数字化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运用H5、AR、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技术在微博、微信、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上创新开设专栏,创作涵盖短视频、H5微场景、AR微剧、Vlog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有效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可利用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构建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愿。以传统文化精髓为指导,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舞蹈、戏剧、书法和茶艺展示等。通过组织体验式活动、展览、竞赛及表演,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参与热情。此外,还可组织讲座、座谈会等,邀请专家学者与学生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最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索与体验的平台。基地可与学院、博物馆、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项目。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生能够深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学生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张琳琳、马智勇,作者分别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淮阴工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