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据史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只有十二家,被发展成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战国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九流:
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
在《汉书·艺文志》指:道家、儒家、阴阳家、法家、农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因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九家称为九流。】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
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
基本教义:忠恕、 中庸、 德治、 仁政等
代表作品:《诗》、《书》、《礼》、《易》、《乐》(后来亡佚)
儒家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理论核心“仁”,主张“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孟子:“亚圣”之称,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性本善”。
荀子:政治上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列子、庄子
主 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
代表作品:《老子》《列子》《庄子》《尹文子》等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
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他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并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政治上提倡“无为”、“顺应自然”。(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庄子,名周:思想体现作品《庄子》,又名《逍遥游》
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提出了齐物论。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庄子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禽滑厘、田鸠、孟胜等
相关著作:《墨子》、《胡非子》等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尚同”,“明鬼”、“节俭”、“尚贤”等。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
法家
代表人物: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
主张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代表著作:《商君书》、《韩非子》
法家先驱:管仲(齐法,春秋时期)、士匄(晋法); 集大成者:韩非
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教育上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兵家
兵家鼻祖:孙武
代表人物:孙武、孙膑
孙武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
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
孙武著作有《孙子兵法》一书,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与的形势相适应。他主张:“事备而后动”,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
主要著作:《公孙龙子》、《邓析子》
主要学派: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名家没有共同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名家诸子百家著作,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主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理论观念:“阴阳消息,五行转移”
代表著作:《邹子》等
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纵横家
创始人:鬼谷子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著作:《鬼谷子》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纵横即合纵连横)。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刘安、尸佼
主 张: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著 作:秦相吕不韦《吕氏春秋》、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尸子》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名家诸子百家著作,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
农家,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其学追尊神农为师,以农为国之本。其学说影响深远,先秦时已有士农工商之说,“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历代皆重农轻商。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小说家
代表人物:虞初
小说家,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先秦九流十家之一。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
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方技家
方技家代表人物:岐伯、俞拊(远古),扁鹊、秦和(战国),仓公(汉初)[以扁鹊最为知名,写出了《难经》 ]
于先秦至汉初成形,主要研究养生和医药。《汉书·艺文志》记载:“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方技家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宽于医学,包括后世的医家与方士。房中、神仙二家后世多归入道家。
方技家甚至还由治身论及治国,《汉书·艺文志》指出方技家特点为“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方技家分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个派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