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见“历史”中的“诸子百家”。 六家先秦至汉初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学派的总称。始于西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尸子·广泽》列先秦诸学派为六家:“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
经学历代训解、阐发儒学经书之学。语出《汉书·兒宽书》:“(兒宽)见上,语经学,上说之。”先秦子夏、荀子时已有端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经学大盛。董仲舒治《春秋公羊传》,创今文经学;刘歆请立古文经博士,遂有古文、今文经学之争。东汉末郑玄兼融古、今两家,创郑学。魏晋南北朝时有以义理阐释为主的“南学”和以章句训诂为主的“北学”。唐代综合南北二学,形成义疏之学。宋代经学发展为理学,借儒经立论,阐发义理,兼谈性命。明清之际顾炎武等倡“经世致用”之说,以朴学反理学。清乾嘉时期学者继承古文经学传统,发展训诂之学,形成“乾嘉学派”。其后今文经学在“常州派”及康有为处复兴。“五四”后经学渐趋终结。
诸子学 又作“诸子百家学”,简称“子学”。西汉刘歆辑有《诸子略》,遂有此称。一指先秦汉初诸子百家学说的总称;一指对诸子思想的研究。晋以后子学范围扩大名家诸子百家著作,大凡对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的研究,均可称诸子学。章炳麟称:“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子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忠恕”、“中庸”。提倡德治、王道、仁政,重视伦理教化和自我修养。战国时儒分为八,孟、荀两派较重要。汉武帝独尊儒术,遂成为封建社会官方之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历代演变颇频。两汉有古今文经学及谶纬学;魏晋有以道释儒的玄学;隋唐有排斥释道的道统之说;宋明有吸取佛道的理学;清有宋学与汉学之争。“五四”后日衰。现代有人借鉴西方文化及佛学,求其复兴而成现代新儒学,但仅属学术潜流。儒学统治中国逾两千年,既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固与发展,也保存、创造了传统文化。 儒家八派 战国时儒家内部形成的派别。据《韩非子·显学》载:“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荀)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孟、荀两派。
墨家战国时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激烈反对儒学,影响颇大。主张“兼爱”、“尚贤”、“非攻”、“尚同”、“天志”、“明志”、“节葬”、“节用”、“非乐”、“非命”观点,强调“强力”、“功利”,提出“取实予名”、“三表”等重要思想。墨子为其创始人。学术团体组织严密,首领为“巨子”,力行舍身行道,赴汤蹈火。墨子之后,分成三派。后期墨家克服“天志”观念,对自然、物理、光学、力学多有研究,发挥发展墨子“取实予名”、“类”、“故”、“理”的思想。秦汉以后,墨家衰微,几成绝学,直至清代中叶,始为学者重新研究。《墨子》一书保存了墨家基本思想资料。
墨家三派又称“三墨”。《韩非子·显学》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黑,有邓陵氏之墨。”具体状况历代说法不一,难以详考。
后期墨家战国时墨子学说的后继者。阐扬“兼爱”、“尚同”思想,发展“取实予名”学说,对“类”、“故”、“里”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广泛涉及物质、运动、时空等重要内容,总结发展了自然科学成果。参见“逻辑学”中的“后期墨家”。 小。
道家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哲学学派。西汉司马谈始称“道德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老子为开创者,提出以“道”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以贵柔守雌为特征的思维方式,主张回归“自然”。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论,倡导并天地、齐物我、逍遥游的精神境界。杨朱、宋饼、尹文、慎到、田骈,乃至申不害、韩非均对道家思想有吸收和宣扬。两汉有黄老之学流行,魏晋有以道释儒的玄风大炽,隋唐有以道释佛的佛学思潮,宋明理学对道家思想有指斥,也有吸取。道家学说 构成与儒学相抗衡和相补充的重要学术流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大。
法家 战国时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起源于管子、子产,发展于李埋、商鞅、慎到、申不害,集大成于韩非。主张“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倡导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名家诸子百家著作,建立君主专制国家,严刑峻法,监察官吏。主要思想保存于《管子》、《商君书》、《韩非子》中。
名家 战国时以辩论名实为中心的学派。先秦称刑名家、辩者,西汉始称名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有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和以惠施为代表的“合异同”派。其学说为后期儒家批驳,秦以后衰歇。著作仅存《公孙龙子》。
农家战国时重视农业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提倡“与民并耕而食,饕飨而治”。对农业生产经验有所总结。思想保存于《管子·地员》及《吕氏春秋》中。
纵横家 战国时从事外交活动的政治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张仪、苏秦等。“苏秦约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分为代表六国联合拒秦和六国分别事秦的两派,对当时政局颇有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记述。
阴阳家 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认为万物与人类均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势力支配,以“五德终始”之说论证历史变迁与君王更替。
阴阳五行学派 即“阴阳家”。
杂家 战国末至汉初杂糅诸家之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秦相吕不韦集门客之书《吕氏春秋》与西汉淮南王刘安辑宾客之著《淮南鸿烈》两书,为杂家的代表作。
兵家 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主要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茸、孙膑、吴起、白起、张良、韩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
思孟学派 战国时儒家的一个学派。荀子评论先秦学术,将子思与孟子并提,后世称思孟学派。该学派注重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主张“尽心养性”等观点,对后世影响颇大。《中庸》、《孟子》是代表这派思想学说的主要著作。
老庄学派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主的道家学派。老子首倡以道为本,建立道家思想体系。庄子“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老庄均崇尚自然、无为,以道为根本,主张虚静应物。仔细分辨,老庄之间亦有差别。老子以自然为原则,借以治理国家;庄子以齐是非、齐物我为中心,主张走向超越的理想境界。参见“道家”。 宋尹学派战国时以宋、尹文为代表的学派。《庄子·天下》始有“宋尹”并提之说,称他们主张“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提倡“见侮不辱”,号召“禁攻寝兵”。学说本于道家。著作已佚。事迹在《庄子·天下》中有所记载。
黄老学派 战国、汉初的道家学派。尊崇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战国时齐稷下学宫中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为黄老学派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等“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有道法合流之趋势。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提倡和推崇“黄老之术”。黄老学派由此兴盛。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经法》、《十大经》(又名《十六经》)、《道原》等帛书,是研究黄老学派的重要资料。
小编寄语: 以后文章类会给大家摘抄百科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