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易经》基础之何为阴阳?我们从上篇文章

2023-09-21 15:05 浏览:
导读: 《易经》基础之何为阴阳?我们从上篇文章《易经》基础之阴阳从何而来可以知道,阴阳概念的形成,是古人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的变化现象,形成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易经》基础之阴阳从何而来《易经》曾被认为是关于一本算命的书,但是人们发现,这本书里将人的修养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阶段怎么处事都讲到了极致,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易经讲的就是天地之间的法则,是一门穷究天人之际遇的学问。《易经》阴阳之道

易经》基础之何为阴阳?

我们从上篇文章《易经》基础之阴阳从何而来可以知道,阴阳概念的形成,是古人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的变化现象,形成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最初阴阳代表的意义很简单,向阳为阳,背阳为阴,后引申成相反的事物或者某一事物的相对面,如虚实,进退等。

古人把具有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发散的、温热的、光明的、兴奋的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为阳;相对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为阴。

阴阳具有以下特点:

一.阴阳相对:

指阴阳属性都是矛盾的。

阴与阳是相对存在的,就像善与恶、高与低、热与冷等。

比如一个土堆相对于平地而言就是高,相对于高山而言它就是低。比如我是一个男人,但和我和另一个比我高大的男人站一起,我就是阴,他就是阳。

二.阴阳相成(阴阳互根):

事物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凡事阴阳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没有绝对的阳,也没有绝对的阴。

比如坏人有时候也会做好事(阴中有阳)。

比如人有刚强、阳光的一面(阳),又有软弱、阴暗的一面(阴)。

三:阴阳互化:

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水可化为水蒸气,为阴化阳,云气聚而成雨,为阳化阴。

四:阴阳消长:

阴阳此消彼长。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表现出阳强则阴弱的动态关系。

四季寒暑变化,昼夜交替,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的特性,天地间的万物的变化只是阴阳的变化而已。

所以,了解阴阳的本质及其规律,便可参透很多事物。

《易经》基础之阴阳从何而来

阴阳的概念来源于七千多年前伏羲画卦,那时候还没有文字。

阴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有“阳日”“晦月”等字样。

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发现万物虽有万象,但其背后都有一定不变的规律。

领悟了原来天地万物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于是他“一画开天”,用一画代表一个整体,代表宇宙一切都是从这个整体中生化出来的。

然后他又用最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 -”表示阴,画下了八个最大的自然现象,便是先天八卦。

八卦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

每个符号只有简单三画,故称三画卦,有人称它为无字天书。

仔细看下图。

红色为阳爻,黑色为阴爻,明显可以看到乾坤、艮兑、震巽、坎离阴阳爻都是相对的。

每一对中都含有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错综交变这就是先天八卦图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看似简单的八卦符号,却把宇宙自然的规律都囊括了。

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后经古圣先贤研究、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阴阳学理论体系。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也是中医学、命理学、风水学的理论基础。

所以明辨阴阳,通晓阴阳之理是基础中的基础,非常重要。

浅解太极图—中华第一图腾

伏羲创造出了代表阴阳的符号,创造了八卦。阴阳的概念源自伏羲八卦。

后人根据伏羲八卦创造出了一些太极图,如周敦颐太极图...

本文仅对目前常见的“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做简单的讨论。

“太极”一词首见于孔子《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的“太”字由“大”和另外一点表示“小”,极,指“尽头”、“极点”。太极就是告诉我们大极了,同时又小极了,没有极限。

“其大无内,其小无外”,大到没有外部,小到没有里面,所以把万事万物都囊括了。

太极图中的黑白即代表阴阳,白色为阳,黑色为阴,里面的两个小圆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太极图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和谐美,完美的诠释了阴阳相对,阴阳相成,阴阳互化,阴阳消长的特性。

《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

太极生两仪:

两仪指的就是阴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可见阴阳可以无限细分。

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概括,万事万物都包含在太极里。

两仪生四象:

阴阳相互作用生出四象。

四象是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

夏天天地都热所以上下都是阳爻,代表老阳(也叫太阳),冬天天地都冷所以上下都是阴爻,代表老阴(也叫太阴)。

春天天气慢慢变暖,但大地还是凉的,所以上边是阳爻,下边是阴爻,代表少阳。

秋天天气慢慢变冷,但是大地还有余热,所以上边是阴爻,下边是阳爻,代表少阴。

同理,一天也是如此。

四象生八卦:

四象再推演可以分为八卦。

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中间点,可以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也就是八象: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卦每个卦象由三个爻组成,三八二十四,八卦一共二十四个爻,刚好对应二十四节气。

上面是圆形排列的,而且结合了一年(一日)中的冷热变化。

如果用纯粹的二分法、四分法、八分法,图解是这样的:

首先看卦符:乾卦,从上往下看颜色是:白白白,也就是阳阳阳,所以乾卦是:。

兑卦,从上往下看颜色是:黑白白,也就是阴阳阳,所以兑卦是:。

其他类推,可见卦符不是乱写的,是符合逻辑推理的。

八卦两两组合推衍出了六十四卦,称为重卦。

64卦细分太极图和用日晷画(古代计时仪器)的投影图完美对应。

常见的配上先天八卦的太极图:

易经定型2000多年来,易经的底层逻辑首度被揭开!

《易经》这部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历经伏羲画八卦、文王(及周公)写卦辞爻辞、孔子(及弟子)写易传这三个阶段,到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定型。

然而,易经定型2000多年来,易经的发展基本上陷入了停滞状态,众多的易经名家只是从文字理解的角度来解释易经,而没有从根本上去探索易经的底层逻辑。

到了今天,透过“易经身心脑系统”这个独特的角度,我们有幸发现了易经的底层逻辑,让易经的根本规律得以浮出水面,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够轻松理解易经、把易经的智慧运用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易经身心脑系统,发现人类身、心、脑三大功能区,正好对应易经三画卦的下、中、上三个爻,这样一来,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行走的八卦。

通过对人类身心脑系统功能的深入体会与总结,我们发现了易经三画卦的底层逻辑,并逐渐揭示了易经的根本规律。

通过身心脑系统,我们发现,易经三画卦的三个爻,其功能并不相同。

其中,下爻起到的是推动的作用,包括实力、动力、魄力、精力等;中爻起到的是扩散的作用,包括情绪、表达、决策、影响等;上爻起到的是约束作用,包括思考、管理、谋略、规律等。

例如震卦,下爻推动力很强,中爻缺乏扩散力,上爻又没有约束力,因此能量从下爻直冲出去,能量的动感非常强,就像雷一样,因此震卦的自然卦象是:雷,本质特性是:动。

又如艮卦,下爻推动力很弱,中爻缺乏扩散力,而上爻则有很强的约束力,整体能量缺乏活动性,就像一座停止的山一样,因此艮卦的自然卦象是:山,本质特性是:止。

通过三画卦三个爻的功能,我们能轻松地理解先天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本质特性,并以这些本质特性作为基础,扩展出一系列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的人生卦象。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观察身边不同人的特定的,就能够很好地加深对易经基础八卦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兑卦(演说型)性格的人,身心的能量都非常活跃,而脑部能量缺乏约束力,因此兑卦性格的人口直心快、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行动力强、鼓动力强,这些综合特点,被汇聚成一个字:说。说有说话的意思(爱说爱笑),有喜悦的意思(活泼开朗),有脱的意思(口直心快、脱口而出)。

这样一来,我们把易经先天八卦从传统的观物(天泽火雷风水山地)思维转变为观人思维,把先天八卦看作八种不同性格的人。易经的学习和传播从此变得生动活泼。

理清先天八卦本质特点之后,我们通过把握先天八卦两两组合的底层逻辑,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易经组合卦(共64个卦)上下卦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地理解了易经64卦的基本状态、基本特点。

我们把易经组合卦的下卦看作是企业员工或执行层(下级),把上卦看作是企业领导或管理层(上级),这样一来,八个卦处于上卦或下卦时就有了两种本质相同但表现略有不同的状态,通过这样上下级的关系状态,我们就能轻松把握64卦的逻辑。

例如蛊卦(山风蛊),下卦巽表示下级部门正在努力训练成长之中,而上卦艮则表示上级管理层禁止下级训练成长,这样一来,事情肯定会逐渐向变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蛊”的含义。

又如讼卦(天水讼),下卦表示下级部门做事有心无力、有点迷茫,而上卦乾则表示上级管理层要求严厉。上面要求严厉、下面应接不暇,而且两个卦都是爱说的(中爻为阳代表心的扩散力强,爱说),因此免不了就会吵起来,这就是“讼”的含义。

根据这样的人生卦象图,64卦的任何一卦易经的管理智慧3阴阳之道,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里上下级部门之间,或上下级员工之间的一种状态。这样一来,易经64卦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有趣,同时易经的规律和智慧又能够非常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人生的方方面面。

由此,易经的发展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突破期。易经将成为人人可学、人人能懂、人人会用的学问。由此衍生的易经性格学、易经管理学、易经心理学、易经教育学、易经预测学等等一系列学问,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将会让中华文化重新绽放绚丽的光芒!

阴阳易经学_易经的管理智慧3阴阳之道_易经里的阴阳之感悟

《易经》:为什么说交易是一场修行?

《易经》表示:认知还停留在三维的层面,岂不知交易要想赚钱,最重要的是交易者个人的修为:那就是你的认知,你的耐心,你的定力,你的自控力你能不能战胜你人性中的弱点,这才是交易的根。所谓的交易系统,交易方法,交易原则等都是外因,都是表象,作用不大,要想有作用,必须通过内因来驱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是什么样的人,这些绝对是至理名言。

人除了认知的低下之外,还有懒惰,贪婪,自私等负能量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会互相传染的。

除了有一颗急于发财的心,别的还真的就什么都没有。他们不知道事有不达,反求诸己!

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失去4样东西。

1.就是要失去依靠。强者无依无靠,只能靠自己。

2.失去抱怨和负能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向上。

3.要失去倾诉欲,善于独处。强者是自我治疗,默默前行,心力才能强大。

4.要失去鲁莽和暴脾气。强者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易经》说过,学会安静和独处,意味着自我觉醒和重生,这才是独立自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智慧的人,才懂得安静所带来的力量和幸福。安静下来,福死气自然来,运气必然好。不是有钱了才幸福,而是幸福了才能慢慢的有钱。记住安静和独处是需要修炼的,你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你的心灵很弱小,弱小的心灵是驾驭不了交易系统和你的欲望的。不是一个认知世界的人了。再也没有教育别人,改变别人的想法,因为他不想改变,任何人都不能让他改变。无缘不能度,智慧不可传。

赚交易的钱,利己,做不到大公无私,所以有机会该赚还得赚;赚社会的钱,利他。

《易经》非常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易经》中蕴藏的天人之道充分反映了人类的生命密码和生命智慧

《易经》曾被认为是关于一本算命的书,但是人们发现,这本书里将人的修养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阶段怎么处事都讲到了极致,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易经讲的就是天地之间的法则,是一门穷究天人之际遇的学问。易经传承几千年,有很多的易学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从来也没有人能全学完的,全部解开易经,但是有些学习易经的人却更容易成功。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周易》这部特殊的经典,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又称作《周易》。

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我经常听到周围的朋友抱怨说,文言文内容太过晦涩难懂,今天我给大家推荐这本《图解易经》。

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文言文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把书中难懂的内容用图解的方式就读给你看,从起卦开始,保证没有基础的小白也能,读的懂,学得会,用得上。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还原最真实的《易经》,通过结合例子给你分析问题把晦涩难懂的问题,变成人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实在是让我受益无穷。

《易经》阴阳之道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

宇宙万有,肇源于气化,易学钩深致远,探本求源,故从气化着眼,其所作之卦爻,无非都是气化的指标。太史公曰:“易以道阴阳也。”因为阴阳可以概括整个宇宙两大类型的气化。阳,是指阳气化,“轻清之气上浮于天”以成万有之“能”。阴,是指阴气化,“重浊之气下坠于地” ,以成万有之“质”。阳之所以成能,是由于阳的性质是挥发的、向外的、进展的,亦即天道左旋。阴之所以成质,是由于阴的性质是凝聚的、向内的、收敛的易经的管理智慧3阴阳之道,即地道右旋。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它的表现为气,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互动,和谐统一。

而《易经》的卦象就建立在阴爻、阳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为八卦。八卦的构成与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为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它把许多具体的事物,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含义从自然现象看,它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系辞》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从社会现象方面看,它又以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所以它讲“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此外,它还将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如刚柔、进退、伸屈、贵贱、高低,从这个角度看,《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值得指出的是,阴阳在《易经》中作为一种基本的观点,在秦汉时期,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得到了发展,并成为当时自然科学的指导思想。如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的宇宙理论九体现了阴阳与气化相结合的思想,而这一思想则代表了当时自然科学界的主流思潮。

阴阳之道,天地之道。关注我,带你深入了解国学经典著作——《易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