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彰显其中的仪式感!

2023-11-15 16:03 浏览:
导读: 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彰显其中的仪式感,让传统节日揉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

【摘要】传统节日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彰显其中的仪式感,让传统节日揉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符号 仪式感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传统节日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传统节日对幼儿养成教育意义_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_传统节日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传统节日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节日从文化内涵、节日符号载体到节日仪式活动,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缺一不可。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融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4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37.7%的受访者建议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还有20.0%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如果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方面加强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节拍,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性,用深邃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载体与仪式来吸引民众的积极参与,传统节日势必能够得到继承与发扬。

传统节日蕴含着注重血缘、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和礼尚往来等特质,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

古人根据日月运行的位置、天气的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并总结出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四时规律,把两节气相交之日确定为“节日”。“节日”的产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国人在节日中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也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

传统节日对幼儿养成教育意义_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_传统节日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的传统节日,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其文化价值中蕴含着注重血缘、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和礼尚往来等特质,比如注重衣食住行、强调家庭、敬畏自然、敬仰祖先、热爱生命、尊老爱幼、爱国崇德等,这些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成为我们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缅怀民族先烈、塑造民族气质、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公德、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也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突出传统节日的符号、载体、仪式感,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节日对幼儿的教育价值_传统节日对幼儿养成教育意义_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

(作者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社会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华社,2017年1月25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