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科技大学传统节日文化调研团——谢辉 张若瑜 潘承钢
摘要
传统节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中华文脉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与价值观念的体现,是民族精神文化最具特色的展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程度代表的是下一代人们精神的高度和人格的厚度。本文主要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以及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现状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现状和问题
引言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欧洲时谈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不断更新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还应结合时代精神,“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1]。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 载体。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2]。中华民族有着不间断地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除了形成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还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节日是文化的节点, 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 是人们沟通、调节天人关系、人际 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们内在情感的时机[3]。这些节日蕴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他们美好的愿望,还包括了人们对神秘自然界的猜想和探索,它们一代代被人们传承下来,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拥有着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价值,比如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文化记忆与心理认同,维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激发与释放情感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但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国外文化不断渗透,而国人又卷入追求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一些节日习俗被慢慢的淡化甚至是遗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进行再现,对文化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与改进,以便传统节日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一.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是由物质、精神和行为层面组成的,是相互依托和相互影响的,构成了我国独特的节日魅力。
(一)物质层面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角色
1.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吃”文化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在某种意义上,“吃”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话题,例如春节包饺子,正月十五吃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并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由历史悠久的祭祀仪式发展来的,而祭祀必定少不了祭祀用的食物,这些食物慢慢的形成了一种习俗性的东西,都承载了非常深厚的民俗情感。这不仅仅是为了后来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因为这些食物与祭祀有关,通常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百姓处理天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在春节等重要的节日来临之日,人们通常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小孩也会穿上新年衣服,各民族也有各自的民族服装,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节日里穿上的新衣服比起便装来看,更加典雅、庄重、讲究、更加注意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为我国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人与人: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2.人与自然:天人合一
我们每个节日几乎都是一个节气,原因归结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在节日的选择上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让民众依照自然节奏、适应气候周期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对节日的庆祝体现了人们祈盼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这一点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节日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踏青娱乐,端午节划船竞赛,中秋节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这些节日活动都可以让人们亲近大自然,感觉到“天人合一”的氛围,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行为层面
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时,都汇集着大量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其中包含着祭奠、礼仪、表演、技艺、艺术、体育、等的行为文化,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拿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春节来说,在这个节日期间,就会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以及娱乐活动。这些祭祀就是民俗活动中很好的代表,人们也一直是与大自然沟通的一种渠道。除此之外,我们还祭拜祖先,因为我们将其看作是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拜仪式,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感激。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饮水思源、永不忘本的传统精神。期间的活动也丰富多样:团聚、守岁、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放鞭炮、拜长辈、访亲友、逛庙会、闹元宵等等。不得不说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春节文化内涵,增加了年味,还让中国人民都得到了精神上真的享受与放松。并不是只有春节有这样丰富的活动,在其他节日期间也拥有很多有趣味性和人文气息的多种活动。
当然,那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此产流传在民间的深化、歌谣,以及那些经久不衰的,无一不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 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遇到的窘境
社会实践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些传统节日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圈,比如对于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问卷结果显示,了解的人数不到20%。而对于问题“您认为下面哪些是传统节日”,有37%的人选择了国庆节,这样的结果令人反思。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拥有了更好的生活,人们日益富裕,追求金钱的同时却逐步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发展,节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淡化、异化、表面化等几点困境。
(1)传统节日文化日趋淡化,从最近几年各地的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习俗和仪式活动等都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已经趋于失传了,在对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87%的人不曾再清明节进行踏青,66%的人没有去祭祖……许多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只剩下了“吃”文化,把传统节日演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水饺、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仅仅把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停滞在“器物”层面,单一、片面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作用,其精神品质却难以得到发扬。当谈及到端午节,很多人想到的便是粽子,而赛龙舟这一传统活动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过节的氛围的淡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与外部西方节日的冲击和内部国家自身社会结构的转型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转变。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良演变现象引起的传统节日变味,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越来越浓。之前新闻曾经报导,一家生产月饼的商家,有着华丽而硕大的包装盒,然而打开后却是一层又一层的包装袋,最后一大盒中其实只放进了一块月饼。另一方面,为了谋求利润的商家对西方节日进行大肆渲染炒作以营造节日氛围,如每年情人节巧克力、玫瑰花的价格都会被疯狂抬高,圣诞节到来时,苹果和包装盒更是畅销之至。年轻人是张扬时尚的群体,对于经过商家媒体渲染之后的西方节日更是格外感兴趣。此外,新闻媒体是营造社会氛围的主力军,西方节日被新闻媒体、娱乐刊物美化宣传,而对于传统节日却不太关注,无意间也在社会上起到了负面作用。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充分利用假日黄金周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巨大利益驱使下的商业化浪潮和腐败现象直接导致了节日文化的异化现象。
(3)过节趋于表面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逐渐被遗失。节日的娱乐功效被人们扩大,但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不免增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了解首都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情况,从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底,对首都3778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对于那些影响力比较大、流传性比较广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的起源、传说及习俗等,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回答,其比例占85%以上。但对于端午节和七夕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小学生对其相关的传说则了解不多。[4],据调查68%的学生家长表示并不需要学校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持反对态度。社会日新月异,生产力飞速提高,物质基础的变革必定会引起文化上的改变。加上我国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家长不得不挑重点学习,让传统节日文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悄无声息的趋于淡化,在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激情膨胀的今天,学校德育教育既受到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又受到时尚文化的较大冲击。
三. 节日文化教育中的不足
(一)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
正如我们采访一位老师时说的一样,现在的节日对于人们来说似乎变成了一场“吃”的盛宴,调查问卷中显示,对于吃粽子,月饼,元宵,饺子等习俗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有93%的人们了解幼儿不重视传统节日,而对于节日的由来及意义,仅仅只有17%的人们能够比较清楚的说出,对家长的调查中显示出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没有向自己的孩子讲述过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年兽等与节日有关的故事;除此之外,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北京)是将学习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节选修课,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甚至有些家长明确表示自己孩子所在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感受到的是传统节日越来越被边缘化和不被学校重视, 形成不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造成学生对节日文化不知道、了解不全面, 对和谐崇尚的降低、亲情诉求的淡化等现象。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没有充分利用
传统节日文化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果忽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学生自小开始便没有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等到小学生长大,思想逐步成型,将很难再培养这种对民族文化的情怀,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将一步步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衰落。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 加强对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把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德育工作,用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去建构学生的优良素质。
(三)对传统节日内在价值的认识模糊,校园缺乏转化学生情感的条件
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表现在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培育伦理道德和发掘审美内涵等方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对自然的探索中形成的,包含着他们美好的理想,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令华夏子孙世代陶醉和向往,以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陶冶和锤炼着民族的品格和个性,以欢乐祥和的氛围弘扬着民族的美德和精神。而根据本团队问卷调查中,83%的学生表示对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内涵并不了解,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的起源 、民间习俗 、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知者寥寥 ,这与学校对传统节日内在价值的认识模糊有着直接关系。长此以往 , 随着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涌入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 , 学生会越来越缺乏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传统节日也将逐渐失去原有的风味,节日文化在校园里也将日渐褪色。
(五)传统节日文化没有融入课程,缺少相关教师
前文已经提到,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将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列为一项选修课,正因如此,学校不会特定邀请有关学者进行授课,同时,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张,找不到足够的有关学者进行授课,北京某中学教授传统节日课程的老师同时教授生物,有的学校直接让对节日文化一窍不通的老师授课,在上课过程中就是简单的“读课本”。另一方面,学校缺乏面向所有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教材,学生没有一个权威的理论性课本参考学习,太专业的书本看不懂,给新手入门的教材又几乎没有,使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成为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六)缺少传统节日文化督学机构和检验机制
因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属于素质教育部分,对于社会来说,这是一种在时间中形成的习俗,道德绑架不可有,文化绑架也不可有,社会环境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起到的是一种熏陶的作用;对于家长来说,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刻意去监督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素质教育必定是一个软肋;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传统节日文化学不学都无所谓,它不会出现在考试的科目中,也不会带领他们走上人生巅峰......综上种种,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没有一种硬势力来干预,发展堪忧。
四.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一.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对于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领导,比如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的语文老师除了向孩子们普及吃月饼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讲讲该节日的来历,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在节日中蕴含的中华精神,努力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之中
在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认同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师们要充分挖掘学科中蕴涵的民族文化。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认知,另一方面,挖掘诗词中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人格。
三.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主题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学校在特定传统节日期间应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并号召学生参加,通过学生们自身的实践,使他们更加贴近传统节日,逐渐增强他们对节日文化的兴趣。元宵节可以开展猜灯谜活动,清明节可以组织春游活动,有条件的学校端午节可以举办赛龙舟比赛,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另外,班主任可以开展文化班会,在课堂中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并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监督
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定期对各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确保中央下发文件的有效执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不发布,不散播,不支持抹黑我国文化的一切言论,只有拥有了对文化的认同感,社会上才能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不知不觉中酝酿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在无形中监督了文化的良好传承。
结束语: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我国已经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改革,当前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忽视,趋于淡化,但是通过一系列措施,相信在以后的教育事业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在传统节日教育中的整体氛围的营造,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依托宣传、理论、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团队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联系北京当地社区,以宣讲会的形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并取得很好成果,所以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可以把传统节日文化带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