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文化差异

2024-01-03 11:01 浏览:
导读: 节日起源不同中西方节日在起源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民间和宫廷,而多以民间为主。元宵节,古已有之,由汉朝传统习俗发展而来。西方节日大多与宫廷政治及宗教权威有关,民间相对少得多。而中国传统节日也沿袭了这一点。

一、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的文化差异(一) 节日起源不同中西方节日在起源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民间和宫廷,而多以民间为主。 如清明节,一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是中国农历 24个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故清明之日 不动烟火, 只吃凉的食品。 端午节的来源,有好些说法,如 “纪念屈原”说, “纪念曹娥”说, “迎涛神”说, “龙的节日”说, “恶日”说等,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由民间传说发展而来, 而众多说法中, “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 七夕节更是一个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节日的典型。 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元宵节,古已有之,由汉朝传统习俗发展而来。 春节又叫过年,也是由 “年”的传说演变而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确定,大多是基于民间的约定俗成希伯来传统节日,政府干预较少。西方节日大多与宫廷政治及宗教权威有关,民间相对少得多。

如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世的节日,复活节是纪念基督耶稣的复活,愚人节源自于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新年改革,或是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记载的另外一种说法,西班牙王腓力二世建立的 “异端裁判所”中的死刑日,也都是政府参与,宫廷政治衍生出来的。另一方面希伯来传统节日, 在内容的起源上, 中国传统节日 主要分为祭祀、尊祖和民间人物纪念等。“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 “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 ”它的习俗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即 “腊祭”。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 初一, 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 初八的腊祭,或腊月 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 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 初一为高潮。 清明节、灶王节和春节更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祭祀节日 , 如土家族的社节、彝族密枝节、白族本主会等。 同样,中国传统节日还有一部分是对民间传说中的一些人物的纪念, 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纪念牛郎织女的七夕节等。而西方节日表现得更多的是对神的纪念和尊敬,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无一不是表现出对神的尊敬和对宗教的虔诚。究其原因,中国受到两千多年封建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熏陶,家族观念和尊祖意识浓厚,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都与祭祀有关,过节的很重要的活动就是替逝者上坟,烧冥币等。

中国人几乎没有自己的宗教,而且大部分中国人不信奉任何宗教。 自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儒家思想便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的中国王权意识浓厚,受到的思想影响更多的是儒家思想,而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意识影响较弱。 因此,节日中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神和宗教内容。 而西方文化受希腊神神话文化和希伯来宗教文化影响较大,对 “神”的感知相对于中国来说更加强烈,尤其是受到的基督教影响最甚,节日中影响最大的圣诞节也就是基督耶稣诞世的日子。(二) 节日的时间固定不同在时间上,中国传统节日皆采用农历时间。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衍生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紧紧围绕着农业生产,农历纪年法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而中国传统节日也沿袭了这一点。除夕、春节、元宵、端午、重阳、七夕等,无一不是农历时间,这从某一方面也同时印证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性。而西方节日则采用公历纪年法,这也是由西方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同时, 中国传统节日 很多采用重叠时间, 如二月 初二春龙节、三月 初三上巳节、五月 初五端午节、六月 初六晒伏节、七月 初七七夕节、九月 初九重阳节等。

但西方节日则表现为时间的不确定性, 具体说来, 就是很多节日定为某个月 的第几个星期几, 并不固定具体的节日 时间,每一年的同一个节日时间并不是在同一天。 比如母亲节为 5月 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为 6月 的第三个星期日,感恩节为 11月 的第四个星期四。 据此推测,可能是因为西方商品经济发达, 人们多为上班族, 节日 时间固定在周日更加便于人们的生活安排,而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中国,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文化 /从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比较中弘扬中华节日文化□ 胡荣柏7 0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