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
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1、为什么说易经容易学习呢?因为易经虽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但它创立了八个符号来描述对人类生存影响甚大的八种自然现象,就是上述所说的八卦。
2、我们讲易经有三个关键词,就是:阴阳、五行、八卦。整个易经学术的核心,就只有这三个词。
八卦符号是古代的一种语言,我们运用易经就相当于是把一种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语言而已。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语,英语有26个字母,而八卦这种古代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8个字母;学会基本英语交流需要掌握多少个单词,保守估计也要一两千个单词吧。
而整个易经体系有多少个单词?只有64个单词!64个单词涵盖了整个宇宙人生的规律!3、正因为学习易经只需要掌握8个字母,只需要记64个单词。所以,易经是很容易学习的经典。
很多人觉得难,是因为没有掌握简易的方法、路径错误的情况下,纵使花费一辈子时间在上面,还是无法把易经掌握和应用。有些人越学越糟糕笔者认为学习者没有掌握学习《易经》的思想内涵及精髓内涵。
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易》学,就必须要领会物极必反的思想,因为周易中处处存在这个思想,例如居安思危、否极泰来等。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或者说都有类似的语句表达了这种思想。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反者道之动”。《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易》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更加透彻。但真要领会这个意思其实不简单的,说说容易。
2.穷变通久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刻。
例如《水火既济》卦和《火水未济》卦。《水火既济》结构看上去似乎是个很完美的卦,可它不是最后一卦,它没法定格在这个状态中,这暗示着事物是没有穷尽的。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苏轼也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生活中,可以引申为——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事物永远在变化,何必为眼前的一时不快而恼怒呢。
3.自强不息 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天行健,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学习就是这样的,学无止境啊。
4.辩证看待 学《易》就必须阴阳一起学。也就是不能只看阳而不看阴,看乾必看坤、看坎必看离、看否必看泰,都是一个道理。
乾为天看易经能学会算命吗,离也可以为天。天属阳,但也不能拘泥于天属阳,天属阳是相对于地属阴而言,没阴就没阳。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为阳女为阴。两个男人,高的为阳矮的为阴;站着为阳坐着为阴;胖的为阳瘦的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春夏秋冬,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之中,春属阴,夏属阳。最初的阴阳概念应该还不是从四季中得出,而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得出,太阳是阳,影子是阴。
也有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出。其实上述几种思维要表达的都差不多,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5. 无中生有 要明白无是什么,无并不是没有。《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老子》四十五章也有类似语句:大盈若冲。
当然,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看个译文就行了,但这样就没啥作用了,要自己去感悟、体会,是这种空的感觉。6.全息思想 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叫人副天数。
全息思想可能在中医中应用较多。比如耳朵、手掌、脚底都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
在周易预测领域内也应用广泛。中华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不是给单个事物做无限解剖。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人体和自然界有很多感应,在此不多举例了。
7.、要常联想看到这一面就要同时想到另一面,而习惯了1+1=2,G=mg这些东西,看问题就容易被框死,容易变得绝对。比如有人问乾代表的颜色究竟是红色还是蓝色。
这本书说红色,那本书说蓝色,不代表他就是大赤色或蓝色,他也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不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阴阳,阴阳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东西,黑白也是阴阳,你现在握着鼠标,手心手背也是阴阳,上面已经举过例子了。再举个例子,坤,卦辞有一句是“利牝马之贞”,牝马是母马,母,《象》中有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母亲具有什么特性,承载、包容、孕育,正和大地是一种属性,所以坤为地为母,当然还可以为很多其他的。
一算命会倒霉这个命题不成立。
会说算命倒霉的人,几乎都是为了让“受害人”多出钱,这些人称之为骗子也不为过。换种说法,这些是职业的,混口饭吃,怎么说都是为了糊口,不做深究。
还有种人,比如我,拒绝给人算卦的时候用过这个理由。二术数就是术数,通神就是通神,两码事。
术数只有逻辑与数学的推演,没有请神,没有灵感,不用贯通天地之气,全凭公式、逻辑和易学世界观对万物的理解。占卜、推命,和做数学题一样,耗神吗?当然,做数学题也会费脑子。
但伤到元神、倒霉的说法太幼稚了。说这话的人,门都没看到,入不得门。
三术数本就是趋吉避凶之法,是古人用来指导生活的利器,当然会担上因果。但受因果硬性最大的人是靠这行吃饭的门外汉。
满嘴胡说,影响他人的善恶,自然会自食恶果。在此告诫职业算命人,吃这碗饭可以,连哄带骗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要说就多说点鼓励的话,你们可以做心理医生、心灵导师,但绝不是法师。
四劝人少占卜,心善自有福。与其被半吊子们唬的一愣一愣的,不如平心静气,自观己过,不足之处多修正,好运自然来。
五喜欢玄学的人,可以看下自己的八字,基本上是金、水旺,木、火弱看易经能学会算命吗,正是因为这样的八字才适合玄学研究,但是这属于阴比较旺,阳比较弱,这样的体质比较弱,所以这种人应多多锻炼,增加阳气,把身体练好,运气自然会好。
学《易经》不会造成危害。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洁静精微,易之教也。”又有,“其弊也贼”。这是《礼记》对易经的评价。由此可见任何东西都可以从不好的角度来学。
如果要再细一点讲,其实果因也很容易理解。原因不两:
第一、凡事必有远因。比如,一个人看着别人学得热闹,于是也跟着去学,这就已经是“小人”了。因为,论语中有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个“比”与跟风是同一个意思。更不用说也许他学易本来就想来点“不劳而获”呢。
第二、易理要学通已经不简单,要想把易经的“理、象、数”都学通而成为“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的君子,那就更难了。所以,学的不通不通,曲里拐弯的看到书中所讲的,“吉凶,失得之象也。……等等,得呀失呀,利呀咎呀的能不想歪吗?如果真能依此而通了一点,就更加鬼头鬼脑的了。
其实,古时对君子的标准定的很高,都太不到,像我能力不及,做“小人”也没什么丢人的。
读周易最怕的是当占筮书看了。
占筮是利用本身所绝对不存在的以爻的性质变化所引起的卦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因为不仅不搞占筮,还反对占筮哦,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是说君王进行改革像老虎那样变得文采斑斓而成绩显著,根本无须占筮就该相信.这就说明对占筮根本不感兴趣,孔子谈周易说:”不占而已矣.”荀子说:”善为者不占.”而且以为占筮的大都要通过变爻变卦的。
所以读要抛开一些不现实的打扰来读,不要把它当占筮书来读。而且先不要看别人对周易研究的一些言论:如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
因为这都是谜一样难解的问题,等能够看明白的时候再研究不迟。 可以到我们人大(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来听课(旁听是允许的),很多很实用的知识,在我们这儿全都是中国顶级学者大师,可以向他们赐教,他们都很慷慨的,如果觉得你有才可塑,绝对会帮助你的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