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龙飞凤舞》凤凰卫视电影台8月25日8点播出

2023-06-11 09:08 浏览:
导读: 明末清初,福建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等闽南民间曲艺歌舞传人台湾,发展成民间迎神赛会节日的演唱形式——歌仔阵,后又在后续传人台湾的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下,经过糅合吸收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歌仔戏”。这些远比一般歌仔戏单纯反串更加复杂的层次,她竟可在首度尝试电影演出时轻易胜任,实在让人对传统戏曲专业演员的演技功力叹服不已,也让歌仔戏与电影的结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以商业价值为主要取向的电影,如果能成功取材于本土文化、民俗特色等元素,无疑弥足珍贵。但如果只是在题材上一味的强调炒作本土元素,就难免有牵强附会之感,本土之光瞬间变成票房和口碑的毒药。这种类的影片最终的成败,除了取决于电影最重要的讲故事技巧外,也在于嫁接、运用这些元素的巧劲。

2012年以传统歌仔戏为招牌的台湾贺岁片《龙飞凤舞》,可以说是本土文化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虽然歌仔戏的热度早已淡出现代年轻人的视野,但《龙飞凤舞》上映后却佳评如潮,受到国内外许多知名影评人撰文力赞,十分惊艳于这部深具本土文化生命力的电影。

▲《龙飞凤舞》凤凰卫视电影台8月25日11:55 / 26日8:00播出

《龙飞凤舞》是《父后七日》共同执导之一的王育麟导演所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和展现本土丧葬习俗的《父后七日》一样,《龙飞凤舞》有着由各式通俗戏剧、影像元素拼贴出的歌仔戏独特风貌,所讲述的故事也草根性、幽默性十足。

歌仔戏是现存剧种中唯一源起于中国台湾的戏曲剧种。明末清初,福建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等闽南民间曲艺歌舞传人台湾,发展成民间迎神赛会节日的演唱形式——歌仔阵,后又在后续传人台湾的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下,经过糅合吸收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歌仔戏”。

歌仔戏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后,由于采用闽南语演出,贴近民众生活语言,且曲调采自歌谣小调,极受台湾百姓欢迎,就连原本的大戏戏班都与歌仔戏合作,也促使歌仔戏吸收许多大戏的元素,成为了台湾地区常民文化的代表。

1925年,歌仔戏艺人回传进入福建各地区,自此流行于闽南地区。1927年又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自此逐渐风行东南亚华人地区,当地开始组织歌仔戏团。

歌仔戏的发展,也随着台湾的历史环境而历经飘摇。台湾日治时期,歌仔戏备受批判,被批猥琐甚至伤风败俗。

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厉行皇民化运动,开始禁绝歌仔戏等汉人传统的戏曲演出,歌仔戏艺人只得改穿和服、佩带武士刀演出,唱日本军歌,宣扬日本当局政策,也促使歌仔戏“胡撇仔”的形成。

“胡撇仔”一词,其意义大约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一说是戏界从歌剧(Opera)而来,一说则将“胡撇仔”解释为胡乱一气,不照正本演出。歌仔戏班将“胡撇仔”视为与传统歌仔戏的区隔。

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放宽了歌仔戏的演出。但却又由于50年代两岸之间的紧张情势,被要求戏剧改良,禁绝许多剧目。

经历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及国民政府来台后推行国语运动的打压与限制,在表演形式与空间不断扭曲受限的情况下,经过历代歌仔戏艺人不懈努力的传承,歌仔戏最终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也成为了两岸共同传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遗产。

歌 仔戏凭借像海绵一般的吸收力,在发展的百年间历经了众多的变与不变,不断地注入新血,从内台、电视、野台、庙口草根文化、到戏剧殿堂戏曲中的音乐碰撞,在不同的舞台上,延续着强韧的生命力,而这始终与草根庶民情感紧紧相连,并不断地开出新路。

导演王育麟在拍《父后七日》时,道士孝女及诵经的场面,勾起了他小时候,在庙前戏台下看歌仔戏的美好记忆。因此他做了一年多的功课,每天既读书又四处看戏,自此才对歌仔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开始筹划《龙飞凤舞》的拍摄。

《龙飞凤舞》讲述了一个歌仔戏班在老团长过世后,浪子阿义无法承担重任,台柱春梅又因车祸腿伤不能登台,屋漏偏逢连夜雨,戏班顿时陷入了困境。春梅的丈夫志宏灵机一动,找来一名与她相貌神似的男子奇米顶替演出,意外竟蒙混过关,不但业主支持、观众更是人人叫好。

备感失落的春梅为治疗腿疾于是出走印度,幸运受到一名智者开示,决定返台重振旗鼓。阿义也决心痛改前非、倾全力协助妹妹春梅,戏班在众人团结下果然重振家族声威,而此时,奇米谜样的身世也将揭晓……

影片中的女主角春梅,还有顶替春梅的队员奇米,是由电视歌仔戏时代的当家小生郭春梅分饰男女二角。郭春梅是台湾著名的歌仔戏演员,她以歌仔戏天王的专业训练,要演一个戏班台柱自然驾轻就熟。

但让人意外的是,她要一人分饰庄奇米与春梅这男女二角,并分别扮演这两人在台下与台上的不同面貌,竟然可以诠释得如此层次分明,并拿捏好适切而不过度夸张的喜剧效果。

她身为一个专业歌仔戏演员,却得摇身成为一个对歌仔戏一窍不通的人来假装演员登台演出;她身为一个习惯反串男性的女演员,却得饰演一个男人再去假扮成反串男人的女人。

这些远比一般歌仔戏单纯反串更加复杂的层次,她竟可在首度尝试电影演出时轻易胜任,实在让人对传统戏曲专业演员的演技功力叹服不已,也让歌仔戏与电影的结合戏曲中的音乐碰撞,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wwe终极碰撞界面音乐_戏曲中的音乐碰撞_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

wwe终极碰撞界面音乐_戏曲中的音乐碰撞_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

除了有精彩的演出可看之外,《龙飞凤舞》精心编写的剧本也有许多亮点。在接近剧情高潮处的“戏中戏”,编剧和导演让戏班演员在演出或排戏念白时,用台词的内容巧妙地呼应角色们在台下的人生境遇。

又或是运用戏班在野台演出有时须窜改台词以应付突发状况的这种文化元素,让角色在台上“趁乱表达”,角色们看似念白,实则透过言外之意表达自己的内心。

这一剧情设计不但是《龙飞凤舞》最经典的喜剧桥段,更由此可以看出王育麟导演为拍摄本片对歌仔戏文化所下的真功夫。

而且比起前作《父后七日》,本片的格局也更为宏大。本片故事牵连的文化层面和反映的社会现象极广,但导演却能灵巧地用一个戏班的故事将这些层面一一串起,并不失焦。

同时,歌仔戏文化虽然是本片核心,但编剧在剧情上并不刻意宣扬歌仔戏的传统价值、强调演员的辛劳,反而是透过门外汉奇米恶补学习唱戏、戏班一家人台上台下生活点滴等的剧情设计,带观众由参与戏班生活,而慢慢了解歌仔戏艺术和演员的辛劳与坚持,编剧深厚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影片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

王育麟导演取材于传统歌仔戏文化,却并不生硬为歌仔戏硬宣传和造神话,而只是朴实地呈现一个接地气的故事,和背后众人的付出。以这样的处理方法,将没落的传统文化重新呈现在观众眼前,并且让人眼前一亮,《龙飞凤舞》不仅为传统艺术的当今处境和台湾风土人情的样貌留下的忠实见证,也让这部电影的姿态显得格外诚恳和清新不俗,为本土文化影片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榜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