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哲学之中,先秦哲学星光璀璨,奠定了中华传统哲学的根基。而《道德经》与《易经》,都是中华传统哲学的定鼎之作。《道德经》阐述自然的本原(道体)及其规律(道法),引出圣人的为政之道;《易经》阐述自然、人生的规律,引出人君兴衰之道。两经一脉同源,而各自有所偏重。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易经》的历程,有三大里程碑,分别为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孔子辞翼。
(1)溯源——伏羲八卦。《易经》源自伏羲画卦,八卦始出,华夏文明肇始,而后历神农、黄帝、尧、舜、禹、夏、商诸代的酝酿,至于商末周初。
(2)成形——文王六十四卦。商末周初,文王拘羑里,推演六十四卦。文王演之于前,周公述之于后,《周易》卦爻辞始完成。
(3)完善——孔子辞翼。及至孔子,集往圣先贤之大成,赞易道,作《春秋》,订礼乐,删诗书中国易经文化推广会,以成六经之业,讲述易理,著作彖辞、象辞,解卦爻辞,而门人弟子及递传弟子将所记述传闻于孔子之言者,整理而排比之,遂成《文言》、《系辞》、《序卦》、《杂卦》之辞,传之于世,成为《十翼》。
《道德经》晚于《周易》的卦爻辞,但早于孔子所作的《彖辞》、《象辞》。老子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近水楼台先得月,系统地阅读、整理和总结了往圣先贤的既有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究自然的本原(道体)及其规律(道法),进而推广至为政者(圣人、天下王、社稷主、寡人)的为政之道,提出“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念。先秦乱世之后,老子的无为而治被用于西汉前期(西汉建立至汉武帝前期),造就了西汉前期的国力迅速恢复,成就了文景之治,至汉武帝大兴兵讨伐匈奴之时,儒家治国理念才开始逐步占据上风。
心若磐石,不动如山
秦汉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是儒、道、法兼用:建国之前用法家立国,建国之初以道家休养生息,国家稳定以儒家维持秩序。道家是德治,儒家是礼制,法家是法制,三者不可偏废。而无论儒、道、法,还是道教、佛教,《易经》和《道德经》的理念,都是深入骨髓,根植于各个学说的每一个细胞之中,成为文化的元气。就连卫星之国(尼泊尔)传来的佛教,也被统战在了一起,变成了中华佛教,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不兴盛了起来。
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学好《道德经》、《易经》,是无法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无法向往圣先贤们交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这个工科博士后,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道德经》、《易经》,并不断分享的原因了。“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本原,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易经文化推广会,应该是每个国人的应有职责,应该变为自觉的了。不然,中华文明,如何引领未来百余年世界民族的发展呢?
“万邦来朝,天下大同”,是往圣先贤的理想。中华文明,引领世界大同,其实并不遥远。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吕秉中 博士 于天心阁
庚子年辛巳月庚申日
大千之外,更有大千
【诗文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转发分享多谢。版权所有:贵州泰和道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