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2023-07-20 11:03 浏览:
导读: 南北朝之后,儒家思想受到冷落,不得志的文人阶层由此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此之后士大夫阶层对个人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视,这种思想观念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基调。儒家、道家在相辅相成的同时,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结构心理、艺术理想,创造了丰富的中国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而造园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满足人们这一理想心理,在人造园林这一人工环境中造出“宛自天成”之感。无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或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都将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理念。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雏形:“囿”、“苑”、“台”等。至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安邦的教条,几千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以儒学为基础而形成的,由文人组成的士大夫阶层,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坚力量,并表现了儒家的理想主义信念,他们将儒家思想注入园林,形成中国古典园林最具典范的性质。南北朝之后,儒家思想受到冷落,不得志的文人阶层由此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此之后士大夫阶层对个人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视,这种思想观念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基调。在历史之中,我国的哲学观点,经过长期此消彼长的斗争中国道家古建筑有哪些名字,儒家与道家成为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哲学主流,并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古代园林中道家的思想表现:东汉中后期开始的归隐之后在魏晋以后的士大夫阶层中,成为一种普遍的风尚,这也是园林在此时得以迅速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园林这一充满自然气息的居住场所是士大夫归隐的基本条件,园林艺术的成熟与士大夫隐逸之风气的盛行是互为表里的。就园林与士大夫文化艺术体系间的关系来说,居住环境就是士大夫文化艺术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同时这一切文化艺术的核心都是对士大夫独立的人格、精神、情趣的追求,所有这些追求的具体形式无不要在与山水的共鸣中发现和强化自身存在的意义。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儒、道思想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园林设计。儒道两派在思想上的交织,首先表现在儒道互补:儒家提倡入世,具有进取精神;道家崇尚出世,消极避退。两者看似互相对立,实则相互补充。儒家强调“自然的人化”与道家的“人的自然化”,它们在对自然的态度上是基本一致的。历史上文人奉行儒家之道,但在审美之中却吸收了道家思想。儒学是文人的思想根源,道家则是文人建立审美态度的根源。儒家、道家在相辅相成的同时,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结构心理、艺术理想,创造了丰富的中国园林景观。

除了儒、道思想,还有禅宗思想,它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的精神境界,只因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在这种境界下。人的行为方式将变得单纯和简单。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通过感受自然来抵达生活的真谛。古典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寻求寂静冥思的场所。而古典园林中“有声更觉静”的氛围,也恰好表达了佛教的虚空和静寂,给园林渲染了禅的气氛,引起人的禅思。因此在这样的古典园林中生活,既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又有助于接近“空”的境界。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禅宗信仰者,既求得了精神的解放,又达到了归依佛教之目的。园林为园主依托佛教对人生意义的问题提供了反思场所。

分析苏州园林的拙政园中道家思想的体现:拙政园是明代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 它所追求的是一种隐逸淡泊的情调 ,抒写的是一种宁静清寂的情怀, 正如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的那种亲切温润的自然风景与平淡天真的心境完美融合的绘画风格 , 而迥异于商贾富豪们的穷欲奢侈的雕梁画栋和市侩气十足的庸俗。这拙政园的建园初衷就是为了逃避世俗。园主更是崇尚道教,自取拙政之意,不欲与车马为伍。园中景致别具一格,不独有简单的山水花鸟,运用各类建筑手法,将人的一切感官调动起来,以帮助自我融入自然天地之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谁同坐轩,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走入轩中会发现,轩内独有一座,只可供一人小憩,正应和了词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与谁同坐轩不仅仅是简单的欣赏风景,它要求观赏者有一定的学识才华,只有观赏者自己能够接下半句,才能明白建立这座轩的苦心孤诣。与谁同坐,并非要邀请亲朋好友同坐,而是明月清风为伍,独自一人坐在轩中,静静地欣赏自然美景,跟上它的步伐。此处甚至不需要惊艳到绝伦的美景,也不需要如何悠扬的丝竹管弦。在轩中静坐,听清风低吟,看月华如水,感受自己融入自然,抛却一切案牍俗尘,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塔影亭的风味别具一格。妙在一条曲径通幽,一说在亭上远观可以看见西边北寺塔倩影,一说八角亭倒映水中如玲珑宝塔。站在亭上看上下交映,水映玲珑塔,翼折波鳞光,恍然不知究竟是身在亭中看影,还是走进影里望亭,便犹如庄周梦蝶之幻。《营造法式》中记载,亭是停歇远眺之处。现代人已经渐渐不再重视亭台楼阁水榭曲桥的意义,但古人造园不会错了他们自有的一套规则。在此处设亭,意在告诉游览者,此处该停下好好欣赏风景了。建造亭子的时候,必定是由于这里有一处极好的景观,如果错过就太过可惜,便设一亭以做提示。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中建立秩序的理论中国道家古建筑有哪些名字,禅宗思想中对佛国世界的向往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求,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才能使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享受自然之风致,享受自然之意趣,融入自然之中,成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1】张黄惠美(武汉理工大学)《道家思想与拙政园之美》

16汉教2班

潘陈姻侬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