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疍家文化咸茶 汕尾的龙和财主,网友们疯狂挖掘,惊呆众人

2023-10-06 14:04 浏览:
导读: 作为一个冷知识,汕尾市是广东省岛屿最多的地级市,有881个岛屿,但大部分都是无人岛。汕尾市是广东省岛屿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福建妈祖文化逐渐向汕尾一带沿海地区传播,并继续向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传播。汕尾疍家人在疍家的海上,阜雅尼文化积淀已久。潮汕人爱功夫茶,而汕尾人爱擂一碗咸茶。汕尾吃擂咸茶的习俗,古已有之。擂咸茶,汕尾人最不能割舍的乡土味。最适合看海的小众城市,藏不住了读城记工作室

独特的风格和实力不容小觑,人气爆棚的两人都被网友挖出了家乡,顺便说一句,都在汕尾。

/视频捕捉

原来不少人惊叹汕尾如此隐藏着龙和财主。不久前,这支五人乐队让很多人听到了海路风的名字。老艺术家很想借这个机会,聊聊这座低调的海滨城市。

很多人常常误以为它是潮汕的一座城市,相比汕头的响亮名声,同样位于广东东部的汕尾,就像深耕名作的大师,不出一曲,出其不意。

与汕尾相比,我们可能更熟悉海路峰。“天有雷轰,地有陆丰”这句话似乎给汕尾一种刻板印象。其实,汕尾的本义是形容海陆封人诚实、勇敢、顽强、凶悍的性格。

汕尾是一个我们可能长期低估了的城市。/视觉中国

广东岛屿最多的地级市早该起火了

毫不夸张地说,汕尾的海在广东是绝对的。作为一个冷知识,汕尾市是广东省岛屿最多的地级市,有881个岛屿,但大部分都是无人岛。汕尾市海岸线长455公里,仅次于湛江。

汕尾市是广东省岛屿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视觉中国

汕尾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海滩上的沙子专卖线。“山”是指海滩高,有山有海,而当地方言“行”“山”不分青红皂白,“尾”“美”不分青红皂白疍家文化咸茶,所以他们常说“山梅山梅”,叫起来更成了“汕尾”。很多人误以为汕尾和汕头有地理划分,其实汕头和汕尾两地并不接壤,汕尾属于粤东沿海地带,与潮汕地区并无关系。

汕尾最著名的海莫过于红湾芷郎岛。扎郎岛位于红湾和界石湾的交汇处,被誉为“粤东麒麟点”。半岛向海中央延伸,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两岸的风浪,形成了这里最独特的“挡浪”奇观

当你走在海边的一边,你可以感受到光的平静、宁静和温柔之美;在另一边,你可以欣赏到海浪拍击天空和“卷起成千上万堆雪”的壮丽景色。一举一动,沉默不语,完全不同的场景,堪称“中国第一看浪湾”。

风平浪静的红湾查旺岛/视觉中国

由于红湾芷郎半岛靠近南海,山势呈东西走向,这里冬夏两季的海风和海浪都不同。由于独特的地形特征,这里是帆板比赛的完美场地,海上一年四季都适合帆船、滑水、摩托车游艇等海上休闲活动。

不仅如此,岛上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也是风景名胜线,南海观音寺、妈祖庙、南门为渔村增添了不少韵味。

“粤东黄金海岸”——这是汕尾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该岛占全省海岸线的11%,资源十分丰富。除了红湾,还有石公寮岛、金香滩、金顶湾、桂岭岛、金屿岛等隐湾,曲径通幽,气势恢宏。

汕尾可以说是一座被大海滋养的城市。品清湖位于汕尾市东部,与大海相连,是中国最大的沿海泻湖,也是亚洲第二大泻湖。南面是广阔的太平洋。这里潮起潮落之间变化着一个泻湖型的天然避风港——汕尾港,仅因汕尾市的港口,品清湖就被称为汕尾的“母湖”。

汕尾的母亲湖品清湖

此外,汕尾还是一座隐秘的生态城市。早在十多年前,汕尾市海丰县就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水鸟之乡”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县。有一级空气质量标准,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类种类和珍稀鸟类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近年来,我们发现,粤东沿海城市隐藏的学霸,原来就是学霸。汕尾海的优势不仅在于观赏性,更在于营造舒适悠闲的宜居环境。

汕尾也是中国水鸟之乡。/图形蠕虫创意

去年9月,汕尾还获得了“冬季育种城市”的称号。冬季,这座沿海城市气候温暖舒适,年平均气温为22.5。在整个冬天,90天中有87天没有冬天。四季温暖的气候和令人自豪的海岸线吸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游客”。

汕尾宽容,超越你的想象

汕尾虽小,但其海洋文化可追溯到6000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汕尾属于南越部落的一个分支,这里的祖先就开始利用海洋资源,捕鱼、狩猎、种植、繁殖和生活在这里。

汕尾港所处的时代、地理位置、人文条件都十分优越。早在宋初,汕尾就形成了一个渔业发达的商埠。从清乾隆时期的石碑上,我们可以窥见汕尾的繁华历史:“汕尾是一个商船众多、商旅云集、艺海大区的城镇。”

上世纪20年代,汕尾渔港已是中国沿海开放的第一类港口,曾被誉为“小香港”。由于汕尾港的存在,不同的商埠和渔港相继出现。

汕尾过去被称为小香港。/图形蠕虫创意

对于汕尾来说,海洋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海上的疍家人世代居住在这里,渔歌文化应运而生。据明代《声生不息》年间的记载,“船与船,促歌”。生活在汕尾沿海地区的欧舟渔民,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他们不仅擅长捕鱼,还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形成了为了钓鱼歌曲而互相争斗的习俗。

汕尾市位于广东东南沿海地区。据史料记载,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闽南汉人不断向粤东海域迁移。

唐宋时期,这里已形成广府、伏洛、客家等民族。伏洛文化也较早地在汕尾海地区分布和传播,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福建妈祖文化逐渐向汕尾一带沿海地区传播,并继续向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传播。

汕尾是否属于潮汕地区的问题至今仍有争议。闽南移民的迁移时间比潮汕移民晚,而且是直接从福建沿海地区迁移过来的,所以严格来说,他们不是一个民族。

汕尾市在1958年至1983年期间,确实在汕头区管辖了短短25年,但与惠州府管辖的一千多年相比,这段时间并不长。但从广义上讲,两国人民在地理、历史和文化根源上是相似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汕尾疍家人在疍家的海上,阜雅尼文化积淀已久。/图形蠕虫创意

这就是为什么汕尾渔民也崇拜妈祖,为妈祖造像。妈祖信仰也体现在他们当地的捕鱼歌曲中:“水清,妈祖宫建在汕尾,海蓝。”汕尾的生意真红火。汕尾大部分地区都有同样的海丰话,比潮汕话更接近全章话。

汕尾不大,但方言确实丰富多样,堪称岭南地区的“包罗万象”。客家人除了主要分布在阜老方言地区外,还分布在海丰、陆丰北部以及整个陆河县。一些居民还用白话交流。少数乡镇、村庄还分布着明代“魏”军制留下的——品军语,在海丰县鹅港镇红罗社村仍居住着少数畲族人,他们日常使用畲族语交流。

汕尾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视觉中国

汕尾文化是富豪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结合体。它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

除汕尾渔歌外,正子戏、西琴戏、百子戏、麒麟舞、甲子营歌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在汕尾落地。中国南方仅存的皮影戏也可以在陆丰找到,这也是唯一幸存的潮州电影,中国三大皮影戏之一。

汕头人,要爆发出对家乡的思念

也许你也注意到了汕尾人似乎遍布全国。特别是在广州、深圳、港澳地区,汕尾人的足迹并不比潮汕人少。据统计,深圳汕尾人有20多万,而六河县人口只有30万。深圳的陆河人接近8万,整个珠三角的汕尾人接近100万。

这些汕尾外的人跟潮汕人差不多,也擅长做生意,最敢闯敢打。也许外面的挣扎越流浪,把根拉回家乡的感情线就越坚韧。

他们渴望回到汕尾,虽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繁华,但这个小镇带着浓浓的城市味道正合适,咸水的味道就是汕尾生活的味道,是他们心中向往、舒适的港湾。

汕尾街的煤气和烟火味。/0755 - 79000

在汕尾待过的人,或许会从汕尾的美食发现很多地方的影子——广府、潮汕、闽南、客家的饮食文化好像都有所渗透,博采众长,在这样的基础上又衍生出独特的本土风味。

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是汕尾的优势,从“海陆丰”地名三个字就能感受到此地向来以“南海物丰”为名,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汕尾的海鲜当然可以称得上丰厚。最有名的当属汕尾南端晨洲村的生蚝,这里出产的生蚝因“肥硕珠圆、肚白耳黑、酥甜无粕”闻名全国。

汕尾街道的市井气和烟火味。

除此之外,汕尾人爱吃海鱼,尤爱马鲛鱼和麻鱼。他们逢年过节,每家都要做点马鲛鱼丸,这地位就跟北方人包饺子差不多,在他们眼中,马鲛鱼白肉做的鱼丸才叫鱼丸,用其他鱼做的,本地根本不认。

而鳗鱼游到汕尾海域,就被他们称为“麻鱼”,他们自有吃麻鱼的一套,新鲜的麻鱼搭配腌制的咸菜,翻炒能祛腥赋味,还能将麻鱼的咸鲜味调得更加出挑,或者单单用苦瓜调味,搭配嫩滑的粿条,就是一道风味绝佳的海鲜早餐。

麻鱼搭配苦瓜成就一碗风味独特的粿条汤。/《嘉靖志》

很多人都知道,潮汕人爱吃各种粿。但在汕尾人的小吃文化里,粿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主角。

在街边小摊档五块钱就能买到一份菜头粿、卷粿、牛腩粿、层糕粿……开着“小电驴”拐到巷子角落,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小吃店,有的可能都叫不上名来。“面猴”不是一种猴子,“咸丸”也并不咸,这些是只有汕尾人才知道的美食密码。

菜头粿和层糕粿是汕尾之味。/《汕尾寻味》

潮汕人爱功夫茶,而汕尾人爱擂一碗咸茶。咸茶也并不等同于茶,它是一种以茶为食俗的古早味的代表。

汕尾吃擂咸茶的习俗,古已有之。海丰县清代知名举人黄汉宗曾写有《汕尾寻味》 一诗:“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香港歌手曾比特回汕尾海丰秀擂茶技艺。

他们将茶叶、芝麻一齐放进茶钵,再用石榴木制成的擂茶槌在茶钵里来回擂动,将茶叶、芝麻搅拌捣碎成稀粉糊,再放少许盐,加入煮沸的开水冲开便成一碗擂茶,吃擂茶时可以放入炒米、熟花生米,炒好的芹菜、香菜、虾米、鱿鱼丝等

在汕尾,凡是有吃擂茶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七都被俗称为“开茶日”,人们在这一天放入七样菜一起擂成菜茶。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茶,就是汕尾民间待客的最高礼待。

擂咸茶,汕尾人最不能割舍的乡土味。

近两年,汕尾的GDP增速在全省都位居首位,如今汕尾确立了“深汕合作、海岸经济”的发展战略,深汕合作区建立,乘坐高铁50分钟,便能从深圳直达海丰的鲘门站。汕尾正在由过去的被忽略已久的边缘地带,变成联结粤东与珠三角的桥头堡,逐渐往“大湾区的后花园”定位靠拢。

或许我们了解的汕尾疍家文化咸茶,仅仅只是“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的生猛江湖草莽气质,但只有在这片土地踏过,才会感受到汕尾的真实可触的魅力。

汕尾城中的变化肉眼可见,但生活气息依旧浓厚。/视觉中国

对于他们来说,向外打拼的狠劲和笃定,来源于家乡给予的情感养分和归属感。

港湾边上飘着海腥味的空气、烟火缭绕的小摊档、悠闲自得的生活节奏才是家乡不可替代的氛围。

就像五条人在《汕尾寻味》 里的一句歌词说的一样:“生活不是只有挣钱,生活要像海里的鱼。”

在外的汕尾人,总会想念家乡的咸水味。/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最适合看海的小众城市,藏不住了读城记工作室

汕尾|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中国国家地理

生态文学| 汕尾纪事澎湃新闻

汕尾市旅游发展研究习复芳、王跃德、魏菊芳

汕尾市红海湾滨海景观资源研究张春柔

历史的“舟楫之地”现代的产业港口 《擂咸茶》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谢欢、雷雨虹

音乐地理学视阈下广东汕尾渔歌生存缘由研究马达、毕淑婷

汕尾现象:不应落后的最落后沿海城市21世纪经济报道

你对汕尾有什么印象吗?

周芷若

编辑| 钟无艳

排版| 谢无忌

校对| 黄思韵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