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印发,各地美院如何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2024-06-13 12:04 浏览:
导读: 三是强化价值引领,推进文化铸魂,坚持用专业特长服务东北振兴。四川美术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学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持续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持续打造“环川美艺术生态圈”,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的产业_传统文化产业化_中国传统文化产业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锚定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意义重大,为行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开出了良方。对此,《中国美术报》特邀全国各地美协、美院、画院、美术馆等机构负责人,根据《规划》的内容,谈各地区、各机构未来的发展规划,及如何更好地推动全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期推出美院篇……

李象群:夯实基础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近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站在新起点上,鲁迅美术学院将以《规划》为指引,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以奋进之姿擘画更高质量、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赋能,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鲁艺”的品牌价值力。

“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鲁艺”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新文艺圣殿”。从历史的鲁艺提出的“培养抗战艺术工作的干部,研究抗战艺术理论,并接受中国与外国各时代的艺术遗产”,以“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到今天的倡导“站在时代思想文化的前沿,引领时代先进文化”的鲁迅美术学院,鲁美不仅传承鲁艺的建制,始终肩负着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的重大使命,更是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教育道路。

如何根植鲁艺文脉、强化精神认同,将抗日烽火淬炼熔铸的鲁艺精神予以自觉传承和崭新诠释,是我们应时刻牢记的使命。学院将与时俱进弘扬鲁艺精神,凝聚起鲁艺人共同价值观,在丰润品牌文化滋养的同时,继往开来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鲁艺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从而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大力建设“红色文化基因工程艺科融合”工程,实现文化领域的国际化、数字化传播。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是《规划》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所做的描述。

鲁迅美术学院在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始终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旗帜,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中国精神为根基,全面参与国家多项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向高峰攀登,持续探索新时代主题性创作的方法和路径,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鲁美的艺术家近几年始终坚守艺术家的初心使命,秉承鲁美优秀的学术传统,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艺术使命,先后完成了系列党史主题、革命题材的主题性大型雕塑。包括中央党校《旗帜》、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的《走向胜利》、广西香江战役纪念园大型浮雕《红军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追梦》。新时期,鲁迅美术学院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聚焦时代精神,集中精力加强艺术创作和生产,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文化发展模式,实现文化领域的国际化、数字化传播,推进红色文化基因工程艺科融合人才培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艺术专业学习的科学衔接与深度融合,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三是强化价值引领,推进文化铸魂,坚持用专业特长服务东北振兴。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是文艺工作者的毕生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期的艺术类高校教育发展要紧扣时代脉搏,厚植爱国情怀,在守正创新中知责履责,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强国。鲁艺人将以《规划》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文化赋能、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坚持用专业特长服务东北振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李劲堃:立足湾区放眼世界,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作为华南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将主足大湾区,放眼世界,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方面,广美将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依托具有后发优势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和培养体系,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2019年,广美成立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引领广大师生开展重大主题创作,推动艺术创作创新,弘扬时代主旋律,取得可观成效。接下来,学校将继续统筹规划好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围绕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和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更多洞察时代之变、歌颂中国之进、反映人民之呼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并持续实施“青年主题性美术创作成果培育计划”,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气度、创新能力的青年创作人才,打造高水平美术创作人才梯队,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艺术传播提供人才支撑。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广美将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核心,在佛山新校区重点布局引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的学科和专业方向,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艺科融合、跨界创新等新时代办学特色。并通过联合科研、重大委托攻关,不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重大项目育人模式”,开创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和粤港澳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局面,深入扎实地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在扩大中华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广美将趁着“冰墩墩”风靡世界的东风,进一步发挥好广美特色的视觉形象输出,为国家设计贡献力量,并积极拓展与世界知名美术设计院校和国际学术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增进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向世界推介更多既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在佛山校区的建设和办学模式上,努力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通过国际化视野展现“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的价值取向,为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建造一个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时代而不懈努力。

庞茂琨 :与时代同行,铸就新发展阶段高峰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进入新发展阶段,四川美术学院更加自觉地用艺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不断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创作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综合实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美术院校进一步夯实基础,与时代同行,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新发展阶段的高峰。

坚持与时代同行,繁荣艺术创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规划》对提升艺术作品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川美术学院大力开展主题创作,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实践活动,抓好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新时代发展题材、国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题材等,谋划创作一批与时代同行、有艺术高度,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强化艺术赋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规划》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强化文化赋能。四川美术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学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持续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持续打造“环川美艺术生态圈”,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聚焦“艺科融合和‚未来生活”,主动服务重庆城市更新和文化建设,在悦来“设计之都”核心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中发挥专业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形象提升计划、公共卫生计划、应急救援计划、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提升计划中发挥助推作用。创新“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等品牌展会,增强服务和引领社会美育能力,满足人民群众艺术消费和审美需求。

尤其是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中,完成了150余个乡村振兴项目,出台了20条举措,以艺术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以规划设计服务乡村建设、以创意设计服务乡村农旅、用美术展演激活乡村旅游、以数字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建设提振乡村文明、以教育服务助力乡村发展,全面建设融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产业,重点培养一批服务乡村振兴艺术人才,产出一批乡村振兴理论成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落,建成一批乡村艺术实践、劳育美育、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一批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助力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蓝图早日实现。

赓续红色血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四川美术学院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重点开设好中国画与书法通识讲堂,“一带一路”壁画论坛、西南民艺工坊系列等活动,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大力开展“思政+艺术”探索,大力弘扬党和国家百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川美师生八十多年家国情怀、艺术创造与伟大的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相贯通,建设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基地,持续举办主旋律、正能量主题展览与学术研讨,引领广大师生、社会大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守初心使命。

开放办学,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文化是重要软实力。四川美术学院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品牌效应,提升开放办学和教育国际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新格局。四川美术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探索建立中国·东盟高等美术院校联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参与主体的美术和设计国际展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海外交流与合作,建设好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项目。

朱尽晖:彰显中国美术精神 打造西部美术高峰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站在“十四五”开端,如何开好步、布好局、走好路,顶层设计和方法路径至关重要。基于此,西安美术学院致力于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认清形势,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审视自我,以更加前瞻的思维追求卓越,从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顶层设计,锻造强劲综合实力,坚守一流人才、一流作品强校战略,以中国美术发展领跑者姿态,打造西部美术高峰。

在具体发展实践中,着力于四个方面:

第一,以“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为导向,为时代留下名作,用作品传播精神;为时代塑造名师,用名师传承经典;为时代培养名生,用名生回报社会;为时代打造名校,用名校推进文明。

第二,以本为本励志维新,开启人才培养新时代。落实“四个回归”,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推动本科教学评估常态长效化建设。重点加强本科教育改革,牢固把控“四关”(入口关、造型关、培养关、声誉关)。

第三,高标准选定学科带头人,做实学科点,系统推进学科二级管理,切实解决“虚学科、实专业”问题;科学分配学科建设经费,动态评估立项项目;高度重视学生创作,严把毕业论文出口关,启动导师动态管理机制。

第四,推动“双高”建设,强化协同创新,提升科研创作质量。

“十四五”期间,西安美术学院将根据《规划》要求,着重抓好落地实施,全面打响名校品牌塑造战,构建以美育人、以精品美术创作弘扬中国精神的新格局。力争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作研究国际化一流美院”建设;完善各层次人才培养和现代化教育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能力;中国西部美术高峰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学院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尤其针对《规划》中关于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等方面夯实创新步伐,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贡献西美力量。

周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自1920年学校成立,追求民主进步和民族解放是湖北美术学院发展和师生文艺创作的逻辑起点。新中国成立后,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是学校师生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和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服务国家区域发展,坚持以艺术服务人民,弘扬中国精神,成为学校发展、师生创作的根本方向。

文艺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在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也为高等艺术院校强化文化育人使命,加强高质量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机。

新时代,湖北美术学院将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等多个环节积极践行高校职责使命,以自身特色优势推动“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是,按照核心价值引领、艺术创作能力达成、美育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挖掘、展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艺术学理论学科优势资源,推进红色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开创性探索运用红色美术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开展非遗数字化建设,推进非遗专项人才培训,为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中华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彰显湖美担当。

二是,加强美术学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推动重大美术主题创作,引导师生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画像。充分利用特色美育资源,以系列展览、公共艺术教育等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美育辐射度。积极推进艺术创作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发动师生围绕时代主题和时事热点开展网络文艺创作,在加强主流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贡献湖美力量。

三是,以设计学学科为支撑,以设计赋能和创新实践为举措,主动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智库建设水平。加大以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品设计项目为代表的城市公共艺术服务力度,在城市空间规划,街区复兴、文化塑造,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贡献更多美院智慧。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乡村研究,拓展“艺术点亮红土地”服务范围,提升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质效,以“艺术支农”“设计兴村”“爱心支教”等形式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在引导师生在基层土地、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展现湖美作为。

(刘晶、杨晓萌、黄家馨、贺玮、闫敏歆集体采访)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