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知胜大咖)——胡耀贞(-)

2023-10-01 09:01 浏览:
导读: 胡耀贞先生是武术、先天气功、中医名家。著名有《无极针灸》、《气功》等书,弟子遍及海内外。

中华养生气功视频教学_武术养生气功中华大师名单_中华武术养生气功大师

胡耀贞(1897------1973)

胡耀贞(1897------1973),山西榆次人,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中华武术养生气功大师,自幼习医、练拳修道,拜心意拳、太极拳、子路太极、八卦掌和道教、佛教、禅宗等十七位名师,他心意内功独树一帜,人称"铁掌胡",无极针灸堪称一绝,人称"妙手神医",他集医、拳、佛、道、儒之大成,于一九五三年开办首都武术研究社,五六年主办北京第一家气功医院,首创了自发动功,阐明了拳道之原理,著有"无极气功""针灸"等书,弟子遍及国内外,日本气功界称他为"现代气功之父"、"拳神",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胡耀贞先生是武术、先天气功、中医名家。他广拜医、道、儒、释、内家功拳名师,精通子路太极、形意、八卦拳术。承佛道秘传,融武道内功、医道于一体,创立了静动气功。1942年他在山西太原创办了“山西省国术馆”任馆长,1953年与陈发科先生共创“首都武术社”任社长。1959年他任北京市气功界主考人,著有《气功》、《气功与保健》、《保健气功》和《华佗五禽术》等书籍。 胡耀贞先生曾师从道家传人彭庭隽习练道功、内功、心意拳和华佗武禽术。从山西祁县戴文俊习心意拳、并得《守洞尘技拳谱》,从河北袁秀臣习子路太极拳。得太原从善寺立宏和尚受佛家练功法,并习练庄子的“吐呐法”。胡耀贞先生数十年习武、行医从不间断,集释、道、儒、武、医之大乘,其气功造诣极深,著有《气功及保健功法》等著作,将其独特的气功功法公之于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病,造福于民。在北京等地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1959年北戴河气功交流大会上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推广。先生集医、拳、道之大成,有“铁掌胡”之称,其无极针灸堪称一绝中华武术养生气功大师,人称“妙手神医”。1953年与挚友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共同创办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生任正、副社长,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1956年主办北京第一家气功医院。著名有《无极针灸》、《气功》等书,弟子遍及海内外。

中华武术养生气功大师_武术养生气功中华大师名单_中华养生气功视频教学

我从十六岁开始学医、学拳、学道(道家的练功方法)。我应用的针灸也是从道家的“无极针灸”。所谓“无极针灸”就是以术者自身的“精气神”扎针的功夫。扎针时用补泄手法,病人在体内会产生麻热、凉胀等不同感觉,而且遍及全身。这种针法是利用气功的功夫进行的。为了学习气功,在漫长的旧社会里,我曾拜了许多老师,访过许多朋友。

我的老师彭庭俊(霍成光老道的门徒)传授给我道功、内功、心意拳和华佗五禽戏。以后又拜山西崇善寺“立宏和尚”为师,他传给我佛家的练功方法。此外,我还学习过庄子的“吐纳法”。

拳功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

1、心意拳:心意拳始于达磨,传给岳飞,岳飞死后,姬隆风在终南山墙里发现岳飞遗留下来的拳谱,后来悟透其中道理,习练成功。以后姬隆风又传给山西祁县戴龙邦之子戴文俊。我就是和戴家后代及其门徒车子方学习的,并得到了心意拳谱。

2、太极拳:太极拳最早始于“子路太极”。子路是孔门弟子,姓仲名山。经子路传于杨清天,杨清天又传于高士基,以后陆续下传,一直传到袁秀臣。我学的子路太极就是袁秀臣传下来的。后来,我又和张庆霖老师学习过“杨家太极拳”。张老师在太极拳方面曾受过黄山老道的传授。我得到黄山老道的太极内功谱,以后受益很大。

3、八卦拳:我学的八卦拳也是属于心意拳的一部分。此拳始于达摩,以后陆续相传,一直迄今。我练八卦拳是从太原穆修易老师那里学习的,穆老师也是心意拳的先辈。

四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医工作,业余的时候练拳,练功也从未间断过。实践证明,拳功和内功对我的医术很有帮助,特别是华佗的五禽戏,无论是对我的静功、拳功和医术方面,更有较好的帮助。我的老师把五禽戏谱传给我之后,从未发表过,一俟抽出时间经过整理再另册发表(其它如心意谱、太极谱、买庄图心意拳谱、保健延年法等,也陆续整理发表)。

胡耀贞把他自己创立的新典范称为“静动相兼”的气功,现在一般称为“胡耀贞静动气功”。2017年,经其长女、胡耀贞学术传承人胡丽娟的同意,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了胡耀贞无极静动功研究会。虽然功法的名字又有新叫法,但无论怎样称呼,其核心在于“静动”二字。目前经同道商议,以后将统一以“静动内功”来称谓这个来之不易的新典范。胡耀贞先生曾简要介绍过其功法的创立过程:“我练功学拳,曾经走过许多弯路。如上各家的练功法,我先后都练过,虽然还没有练好。通过一些曲折的认识过程,我开始找到了一些练功的规律,特别是静和动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又结合拳的内功,综合了一套‘静动相兼’的气功。”他又进一步指出,“外动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阳气发达之后,在身上窜动的缘故。至于如何能发动起来,这就是练功的方法问题了。”我们看到,胡耀贞特别强调他找到了“静和动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则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在练功中的体现。也就是说,新典范没有丢开中医学而自谋出路,而恰恰体现了中医学“简便验廉”的总体特点。

最后,只有执简驭繁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当前,在我国治未病的政策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治已病的惯性仍然在发挥“主导作用”,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从疾病医学的体系特别是其人才体系中寻找突破,而没有意识到治未病所要求的完全是一种新的典范,亦即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健康医学。近年来,国医大师陆广莘以“生生之道”来抓总构建其健康医学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先例,亦即改变了用科学研究中医药的习惯性路径,返回到中国文化的本源来阐释中医药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当我们重读《黄帝内经》关于“治未病”的论述,才恍然发现忽略了其中最关键的主语词“圣人”,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所谓“圣人”,其实就是遵从“阴阳之道”,“苛疾不起”的“得道者”。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得道者”不能独享其用,必须与社会共同分享,这才有“上古圣人之教下”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当把治未病主导作用的落实看成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而应当看成一个中国文化的教化问题,这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关键问题。

从中华文化的传统来讲,阴阳很复杂,但阴阳之道很简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和实践,得到其健康身心的效用。这就是圣人之心,德比天地。由此来看,胡耀贞探索出内功的“静动之道”,明白地讲出其中的规律性,可以说是不仅为中医药治未病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条简易之路,而且也为中医的创新发展和未来中医人才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