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居

王乐天身着汉服走上街头16年后穿汉服成新文化

2023-08-29 10:02 浏览:
导读: 或许连王乐天也没想到,在他勇敢走上街头16年后,穿汉服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汉服文化也频频见诸报端,汉服的拥趸们再也不用羞怯地展现自己的爱好了。新世纪以来,国学热从知识界向大众推广,借助大众传媒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国学的魅力。随着年轻人购买力的提升,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加强,汉服热在未来或许会长期存在。

据报道,走在大街上,看到身着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旅游景区,汉服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每次路过都忍不住想多看几眼,衣袂飘飘颇具典雅风情。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汉服的销售同比增长146%,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国学人物服装儿童图片_国学人物儿童服装_国学人物服装儿童画图片

汉服热的确在逐渐形成,它从一个小圈子里的亚文化,逐渐变成公共空间讨论的话题。2003年,一位名叫王乐天的普通工人身穿汉服,走上郑州市街头,一度引起巨大轰动,但也引发诸多质疑,甚至有人误以为他穿的是日本的和服,谩骂与嘲讽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彼时正处于国内互联网论坛兴起之时,一些年轻的网友也开始在网上宣传汉服的常识,呼吁人们关注汉服文化,但并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

或许连王乐天也没想到,在他勇敢走上街头16年后,穿汉服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汉服文化也频频见诸报端,汉服的拥趸们再也不用羞怯地展现自己的爱好了。

虽然汉服的兴起国学人物儿童服装,表面上看是被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网民推动的,但实际上,这是近三十年来国学热的一个侧影,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症候。

从思想史的脉络上看,国学在中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二十世纪以来,它作为“新文化”的对立面,多次遭到知识界甚至官方话语的批评、反对。

比如,为了革除旧文化对国人思想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发起了对国学文化的批判,固然将三纲五常、留辫裹足这些封建弊病革除了,但也顺便打击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国学人物儿童服装,随着国内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渐渐兴起,知识界呈现出“向内转”的兴趣,陈平原先生主编的《学人》杂志,也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复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知识界里的国学热愈发浓厚。

“传承汉服之美”时装秀亮相2019北京时装周,图为汉服模特走秀。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新世纪以来,国学热从知识界向大众推广,借助大众传媒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百家讲坛的热播,以及阎崇年、易中天、刘心武、于丹、王立群、纪连海等讲述古代历史、文化的“学术明星”们的走红。

通过通俗的讲述和有趣的分析,以及电视传媒与网络讨论的全面影响,即便不喜欢国学的人也开始关注国学的存在,意识到这股风气是强烈的,逐渐对相关信息祛除敏感,形成常识。在其中,汉服作为国学文化中最有视觉冲击力的符号,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当然,任何文化符号的流行,也必然会被资本逻辑裹挟,会成为市场上追捧的香饽饽,汉服也不例外。如今,不少商家都想搭上汉服热的快车,想从中赚取快钱。这种商业冲动是很正常的,外界不必太过苛责,但是,国学复兴也好,汉服热潮也罢,说到底,他们都是文化范畴的东西,虽然需要资本助推,但要想真正成为代表中国文化品质的东西,还是要做好文化的内部功夫,不能只被资本的虚火包围。

随着年轻人购买力的提升,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加强,汉服热在未来或许会长期存在。假以时日,汉服文化度过了“野蛮生长”的早期阶段,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对汉服知识的研究与传播中,而非简单地跟风炒作,那也将是汉服热及其背后的国学热真正步入健康、理性阶段的时刻。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易居,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